軍事科普:電磁波無法在水中有效傳播,魚雷該怎么找到目標?
                                                                        來源:科學信仰
                                                                        發布時間:2022-06-09
                                                                        瀏覽次數:1570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子彈是否能夠準確命中目標,這就取決于槍手的瞄準水平了,但如果目標連看都看不見,又該如何瞄準呢?

                                                                        這對于現代科技來講,其實也不算什么事。就拿導彈來說吧,它之所以能夠準確命中目標依靠的是現代化的制導系統,而導彈制導系統又由導引系統和控制系統兩部分所組成,制導系統會測量目標的各項參數,并對測量所得的參數進行分析,計算出理論飛行路線,然后再將導彈的實際飛行路線與理論飛行路線進行對比,生成指令并傳輸給導彈,導彈在接收到指令后會調整自己的發動機推力和偏轉角度,以保證最終能夠準確命中目標。而導引系統與導彈之間的聯系就是依靠電磁波來實現的。

                                                                        講到這里,你應該已經注意到一個問題了,那就是導彈的瞄準方法似乎無法用在魚雷的身上,因為電磁波是無法在水中有效傳播的,那么魚雷又是如何找到目標的呢?

                                                                        其實早期的魚雷就是靠眼睛來瞄準的。魚雷在水中運行,所受的阻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從魚雷誕生的那天起,它就擁有自己的動力系統,即便如此,它依舊跑不了多遠。為什么呢?因為最早的魚雷動力系統是利用壓縮空氣的冷動力引擎,不用多言也知道這東西是跑不了多遠的,雖然不久之后魚雷就撞上了熱動力引擎,但航行距離也并沒有發生質的飛躍。

                                                                        早期魚雷的熱動力引擎基本上就是個內燃機,依靠燃料和空氣混合燃燒產生動力。

                                                                        這個東西應該挺有勁兒的呀,為什么還是跑不了太遠呢?因為水中沒有空氣,所以燃料和空氣都是魚雷自備,如此魚雷中就要配備兩個儲藏室,一個儲存空氣,一個儲存燃料。很明顯,魚雷跑得有多遠就取決于它能夠攜帶多少空氣和燃料,而要增加空氣和燃料的攜帶量就必須要增大魚雷的體積,于是一個新問題又出現了,這么大的一個魚雷,要是威力不夠就太不劃算了,所以又要增加炸藥的攜帶量,這樣一來二去,魚雷的體積可就失控了。所以在保證魚雷體積合理的情況下,早期的熱動力魚雷最多也就能航行3公里。

                                                                        在3公里的范圍內的確不需要什么高科技的制導系統,只要瞄準好,把魚雷直線打過去就可以了。

                                                                        魚雷這種東西在海戰中的威力實在太大了,所以人類一直都沒有停止對于魚雷的改進,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快魚雷的動力系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并開始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一種是電動魚雷,顧名思義就是使用電動機來替代傳統的內燃機。另一種則是在傳統熱動力魚雷上的改進,把魚雷中攜帶的空氣換成純氧,這樣一下子就節省了大部分的空間,魚雷的航距也就上來了,不過將一堆純氧魚雷裝在艦艇上是有很大風險的,所以只有二戰時期的日本這樣干了,美軍也的確因此在太平洋戰場上吃了不少苦頭,可見這種改進后的熱動力魚雷還是頗具威力的。

                                                                        現在所使用的魚類也是上述這兩個路子,只不過不再使用純氧,而是采用一種更為安全的燃料。

                                                                        現代魚雷的航距早已今非昔比,動輒就可以打出去數十公里,所以再靠眼睛來瞄準肯定是不行了,那么怎么辦呢?你一定想不到,那就是給魚雷栓根線。是啊,誰能想到,這種高大上的海中導彈竟然是有線制導的,一枚魚雷打出去20公里,后面就跟著一根20公里的導線,而艦艇上的制導系統就是通過這根導線來給魚雷傳輸指令、調整方向的。

                                                                        魚雷必須要栓這么一根線嗎?就不能做成自動跟蹤制導的嗎?

                                                                        這比較困難,以前其實早就嘗試過,不僅命中率堪憂,還時常發生烏龍事件。因為魚雷的體積有限,所以上面可以搭載的信號接收裝置是比較小的,因此極易受到干擾。雖然遠距離自動制導難以實現,但近距離自動制導還是有發展空間的?,F代所使用的一些魚雷就是采用了遠距離線導和近距離自導相結合的方式,魚雷最初打出去的時候是依靠導線進行制導的,而到了目標一定范圍之內便開始自動制導,而自動制導所采用的技術主要有兩類,一類就是通過感知敵艦發出的聲吶信號來實現自導,另一類則是通過感知敵艦的尾流來實現自導。包含了如此多的高科技,最終卻是為了要與敵艦同歸于盡,想想也是挺可惜的。



                                                                        歡迎掃碼關注深圳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观看|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一级毛片温泉|无码专区亚洲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