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中核集團發布官方消息稱,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取得重大科研進展,首次實現100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下的高約束模式運行,再次刷新我國磁約束聚變裝置運行紀錄,突破了等離子體大電流高約束模式運行控制、高功率加熱系統注入耦合、先進偏濾器位形控制等關鍵技術難題,標志著我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向高性能聚變等離子體運行邁出重要一步。
磁約束聚變穩態運行可實現能量穩態輸出
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之所以發光發熱,是因為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實現核聚變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極豐富,如果能造一個“太陽”發電,人類有望實現能源自由。而人造太陽擁有類似太陽的運行機制,可利用核聚變反應產生巨大的能量。
可控核聚變具有資源豐富、環境友好、固有安全等突出優勢,是目前認識到的能夠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中國環流三號”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副研究員肖國梁介紹說,可控核聚變以約束方式分類主要有3種,分別為以太陽為例的引力約束聚變、以激光聚變為代表的慣性約束聚變、以托卡馬克裝置為代表的磁約束聚變。
磁約束聚變是一種利用磁場,將聚變燃料中的等離子體約束在空間中的技術。托卡馬克裝置是進行可控核聚變研究的主流裝置,其利用強磁場把上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長時間控制在真空容器里,并使聚變反應穩定持續地進行。
“磁約束核聚變中的高約束模式(H模)是一種典型的先進運行模式,被選為正在建造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的標準運行模式?!毙赫f,這種方式未來能通過穩態運行實現穩定的能量輸出,也是目前最有望率先實現聚變能利用的途徑。
人造太陽實現超大電流高約束運行
衡量核聚變裝置及核聚變研究水平有3個參數:燃料的離子溫度、等離子體密度和能量約束時間,只有3個參數的乘積超過特定數值,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核聚變。未來聚變堆裝置通常都在100萬安培以上穩定運行,以實現更高的聚變參數,并輸出能量。
為實現聚變能源利用,需要提升等離子體綜合參數至聚變點火條件,即實現實驗輸出能量超過輸入能量。肖國梁介紹說,相較于普通運行模式,磁約束核聚變中的高約束模式(H模)可使等離子體綜合參數提升數倍,有效提高等離子體整體約束性能。
“100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高約束運行,可以理解為高約束模式能夠更好地將100萬安培電流的等離子體抓住在磁場中進行反應,從而獲得更高的聚變等離子體參數?!毙航榻B說,這是一個聚變裝置綜合能力的體現,包括等離子體位形控制能力、高功率加熱能力、裝置壁處理技術,裝置加料技術,不穩定性控制技術,以及先進診斷測量技術等眾多技術攻關的成果。
據了解,核聚變能商用時間預計在本世紀中葉。肖國梁介紹說,“中國環流三號”團隊將進一步發展高功率加熱和電流驅動、等離子體先進運行控制等核心技術,實現堆芯級等離子體運行,加速聚變能開發進程。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