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2021年,我國載人航天又有了新突破,6月17日,中國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又將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送入太空,他們將在太空中度過六個月的時間,首次完成了“太空跨年”!
在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發展的進程中,有個名字如雷貫耳,一直伴隨著我國航天發展前進的步伐,它就是載人航天發射地——酒泉!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于1958年,地處內蒙古與甘肅交界的巴丹吉林沙漠西緣,是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也是我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近64年的時間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200余顆衛星、13艘神舟飛船、1個目標飛行器和1個空間實驗室,創造了包括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無人飛船、第一艘載人飛船在內的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多個第一,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光輝歷程。
除此之外,我國還具有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其中: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區,地處溫帶,海拔1500米左右,具備多射向、多軌道、遠射程和高精度測量的能力,先后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一號",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處的大涼山峽谷腹地,主要擔負廣播、通信和氣象等地球同步軌道(GTO)衛星發射的組織指揮、測試發射、主動段測量、安全控制、數據處理、信息傳遞、氣象保障、殘骸回收、試驗技術研究等任務;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緯度約為19°30”,毗鄰大海,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那么酒泉是怎么成為我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的呢?其中關鍵因素就是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地面設施,它的選址非常復雜,要結合多重因素,包括自然環境、經濟、交通等,所以現在全世界能夠發射載人航天器的發射場也只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及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這三個。
1
首先,在籌備建設載人航天發射場時,酒泉已經建場30年,擁有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如技術保障、測控通信、鐵路運輸、發配電以及生活等基礎設施都已比較齊全,可以確保航天器和運載火箭在準備過程中的安全,包括運輸、存放等細節。在電視劇《功勛》中,有一個情節同樣適用于載人航天設備的存放,就是在運輸與存放過程中,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雜質摻進來,否則可能產生重大失誤。而且也建有大型機場,可以在此基礎上實現更加經濟的擴建工作。
2
其次,酒泉地處戈壁灘,方圓200公里為無人區,66公里內沒有密集的城鎮和重要交通干線,并且建設場地的時候,根據地面落地爆炸計算,技術區要在2800Pa超壓線以外,測發樓及測試廠房要在4000Pa之外,且根據火球和熱影響,庫區要建設成半地下結構等等,讓技術區與發射區保持足夠的距離,以此減少發射區可能帶來的一些安全隱患,而且這里氣候干燥少雨,雷電日少,也有利于發射。
3
最后,發射場地需要占地50000平方千米,地勢開闊,滿足待發段和上升段航天員救生要求,是理想的發射和回收著陸場,并且還留有發展空間,在此后的建設中,為保障航天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設計了很多新技術措施,如塔上緊急撤離措施,一般是電梯撤離,為預防火災、爆炸等緊急情況,還加裝了救生袋式滑道撤離裝置,安全可靠,救生袋安裝在鋼套管內,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因此酒泉發射場真正做到了為載人發射服務。
酒泉載人航天發射場地的建設還采用了圍繞試驗指揮區、技術協作區等核心區域進行建設的思路,在安全的前提下集中建設,方便管理,且它的地理位置可以保障物流通暢、能夠在路徑最短的情況下,最大化物流運輸的效率……
綜上優勢,酒泉成為了我國進行擴建的最終選擇,也最終建設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綜合性航天發射場。
我國的載人航天不斷進步,與發射場地的建設息息相關,它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為載人航天保駕護航,它的不斷進步,也為未來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動力,雖然前路面臨很多困難,但是相信我們前輩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將載人航天事業發展起來,相信我們在國家如此強大時代,能夠將我們的事業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未來。馬上就到農歷新年了,大家對在我國空間站上的三位航天員有什么新年祝福嗎?歡迎大家一起在評論區留言哦!讓我們一起期待他們的凱旋!
創作團隊:中國科學技術館新媒體團隊
審核專家:錢航 航天科普作家、航天設計師、博士
歡迎掃碼關注深圳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