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更加符合我國沿海水域特點?!薄邦l點更多、頻度更高、信息更準確?!痹谖覈滋谉o線電氣象傳真系統播發一周年之際,小編從上海通信中心了解到,多家航運公司對該系統表示認可。目前,海洋氣象傳真圖已實現全面覆蓋我國沿海及近海海域,部分覆蓋國際海事責任區。
什么是海洋氣象傳真圖?建設獨立自主的無線電氣象傳真系統有何必要性?未來它還將如何發展?
小編帶你走進大海上、穿梭在無線電波里那些能救命的圖像——
什么是海洋氣象傳真圖
海洋氣象傳真圖通常是指把各類氣象、水文信息轉換為無線電傳真信號,并通過大功率海岸電臺發布的天氣和海洋信息圖像資料,例如——
2月1日北京時間5時,中國區域衛星云圖
Tips:
海上船舶航行安全與海洋氣象、水文環境密切相關。目前,船舶獲取海上氣象、水文信息主要有三種途徑,其中通過海事衛星和沿海NAVTEX廣播電臺發布的多為文字產品。相比之下,傳真圖像資料信息豐富,具有預報時間長、覆蓋范圍廣等特點,利于船舶直觀了解海洋環境及其變化,無論對水上安全通航保障,還是對災后應急搜救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什么要開展相關業務
職責
履行相關國際義務的職責所在
我國作為海洋大國、航運大國,作為國際海事組織(IMO)的A類理事國,責無旁貸。
國際海事組織(IMO)的《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第V章“航行安全”第5條規定:
各締約國政府承擔義務在執行下列氣象安排方面進行合作:
1. 使用陸地和空間無線電通信服務機構的相應岸基設備以文字,并盡實際可能以圖像格式發出信息,警告船舶注意強風、風暴和熱帶氣旋。
2. 每日至少2次通過相應的陸地和空間無線電通信服務,發出適用于航運的氣象信息,其中包括天氣、波浪和冰的數據、分析、警報和預報。
......
我國作為海洋氣象服務區域專業氣象中心,承擔更多國際海洋氣象服務任務是必然要求。
自1995年起,我國開始承擔第11區(印度洋海事衛星覆蓋區域)遠海海事氣象信息發布職責。
2017年10月,海洋學和海洋氣象學聯合技術委員會(JCOMM)第5次屆會提出,將所有海上天氣區信息發布國提升為海洋氣象服務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并提交WMO批準。
2018年6月,WMO第70屆執委會正式通過該提案,標志著我國正式成為海洋氣象服務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同時,國家氣象中心也成為海上天氣區協調員單位,履行協調員職責。
目前,除發布公海海域海洋氣象/水文預報預警、在全球海洋遇險安全系統框架下組織區域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發布職責外,海洋氣象服務區域專業氣象中心目前還承擔著海上天氣區協調員職責。具體職責中,既包含在天氣區內聯絡、協調、維護氣象信息預報預警發布,又包含在通信、港務等機構間協調以及推動制定國際標準等職責。
需求
建設海洋強國、增強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求
我國曾于1974年開始運行氣象傳真廣播業務,但隨著系統升級,該項業務于2002年停止。在特定水域,氣象信息宣誓著國家主權,且我國沿海及西北太平洋地區的海上航船對氣象傳真圖需求巨大。
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p>
獨立自主播發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產品,為我國周邊海域航行船舶提供氣象信息服務和可靠安全保障是航保部門服從國家戰略、推進行業建設、增強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求。
建設成效如何
2014.9
2014年9月,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系統項目建設重啟。首套系統由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洋氣象臺聯合中國氣象局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共同開發。
2017.6
海洋氣象傳真圖試運行播發,在我國沿海南北主要航線,北起曹妃甸南至臺灣海峽等區域,進行了22批次近30艘船舶的實船測試,信號接收效果及圖片質量良好。
實船測試接收效果反饋
2018.9.1
中國氣象局發文同意上海市氣象局的海洋氣象傳真圖正式業務化運行。
2020.1.1
海洋氣象傳真圖產品對外正式廣播發布。同年6月,上海海上傳真廣播服務列入世界氣象組織相關文件。
首套系統全部產品數據源均為國內自主可控的數據,并根據航海需求豐富了播發內容,除制作常規的地面、高空天氣圖等外,還增加了中國近海海區天氣精細化分區72小時預報圖等,服務信號覆蓋距離超過2000海里(3704千米)。
上海海岸電臺海洋氣象傳真工程設計標準可靠覆蓋半徑約1000海里(約1852千米)
關于未來,他們這樣說
2020年,上海通信中心共播發各類海洋氣象傳真圖5980幅。交通運輸部南海、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正積極籌備氣象傳真播發業務系統建設,廣州海岸電臺已試播發。
?
“未來,氣象部門將繼續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強化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海洋氣象傳真圖產品體系,完善常態化用戶反饋機制?!?/p>
——中國氣象局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 趙偉
未來,海洋氣象傳真圖必然要向著基于全球觀測分析和全球預報服務、覆蓋全球海區的產品邁進,氣象部門要做的,就是立足自身,對標國際,優化服務供給,不斷提升服務能力。
——上海海洋中心氣象臺臺長 陳智強
“下一步我們要跟氣象部門深化合作,創新服務手段,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多樣、精細化的服務,完善無線電氣象傳真信號監測網?!?/p>
——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通信中心副主任 錢志勇
“未來,有必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謀劃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圖播發業務建設,統籌考慮、規范全國范圍內的播發業務,提早進行氣象信息由圖像化向數字化轉化建設,積極做好我國氣象傳真圖產品的推廣應用和使用方法培訓?!?/p>
——大連海事大學航海氣象教研室主任王輝
文章作者:葉奕宏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大連海事大學提供,網絡
來源: 中國氣象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