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飛檐走壁的植物“殺手”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冉 浩
                                                                        發布時間:2025-03-10
                                                                        瀏覽次數:1296

                                                                        薇甘菊(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供圖)


                                                                        最近,一種藤蔓植物現身云南騰沖,給當地生態系統敲響了警鐘。這種植物的花與紫莖澤蘭在外觀上有些許相似,也被稱為“小花蔓澤蘭”。不過,它更為大眾熟知的名字則是薇甘菊,在外來入侵物種的“黑名單”中,可謂聲名狼藉?,F在,薇甘菊已在我國珠江三角洲一帶形成規模,所到之處,本地植物的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生態平衡遭受極大破壞。

                                                                        從潛伏到擴散

                                                                        薇甘菊原產于中美洲及其附近區域。早在1884年,香港動植物公園內就采集到薇甘菊標本。到了20世紀80年代后,薇甘菊開始入侵我國大陸,最先在深圳現身。

                                                                        薇甘菊轉向快速傳播的關鍵事件,可能與當地建立兩個主題公園有關。公園從香港引種花卉時無意中攜帶了薇甘菊的種子。好在公園管理妥當,薇甘菊并沒有在公園內失控,但是公園圍欄附近仍有少量存活,因墻外是公路和大海,薇甘菊只能沿著圍欄蔓延。

                                                                        1998年,深圳大力開展填海工程,修筑攔海大壩后,紅樹林海水退去,露出肥沃的潮濕地帶。公園圍欄上的薇甘菊種子借助風力與人的活動,迅速在這里擴散,蔓延、覆蓋了紅樹林,致使紅樹林遭受重大損失。此后,薇甘菊在鄰近空地形成小規模種群,又向新建垃圾場擴散……到了2000年前后,薇甘菊已成為國內學者重點關注的外來入侵物種。

                                                                        危害灌木和低矮喬木

                                                                        薇甘菊擴散能力堪稱恐怖,種子可隨風飄散,莖節落地便能生根進行無性繁殖,正因如此,國外稱其為“一分鐘一英里草”,這一說法雖然夸張,但卻生動地體現出它擴散的迅猛程度。

                                                                        作為藤本植物,薇甘菊對樹木有著天然的競爭優勢。它無須耗費過多營養用于支撐自身結構,而是巧妙地通過纏繞樹木,快速抬高自己的位置。其將絕大部分營養與能量都投入到快速生長之中,在植物頂層迅速擴張。一旦形成10厘米甚至更厚的覆蓋層,被覆蓋的植物便會因嚴重缺乏陽光,無法進行充足的光合作用,最終被“餓”死。

                                                                        此外,薇甘菊釋放的化學物質,不僅對多種農作物和本土植物的生長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對昆蟲也具有毒性和趨避作用,能有效防止昆蟲取食和產卵。

                                                                        因此,薇甘菊迅速蔓延,嚴重危害本土植被,尤其對灌木和低矮喬木影響巨大。

                                                                        有效防治需多手段綜合運用

                                                                        薇甘菊清除是世界性難題。傳統手段有人工清除和化學防治(主要用除草劑類藥品)。但是除草劑易污染土壤,還會損害被寄生的本土植物,所以化學防治薇甘菊得嚴格控制使用規模與場景,僅在危害嚴重時采用。

                                                                        近年來,生態與生物治理薇甘菊的方法備受期待。比較理想的方法是營造不適宜薇甘菊生存的生態環境,如茂密樹林就難被其入侵。但構建高郁閉度森林的生態防治,在開闊地和城市難以施行。

                                                                        生物防治手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薇甘菊擴散:中國菟絲子等一些本土物種可寄生多種外來入侵植物;薇甘菊頸盲蝽只取食薇甘菊;還有一些病原微生物能侵染薇甘菊。此外,利用甘薯等競爭性植物,憑借其更強的養分吸收能力也可防控薇甘菊。不過,薇甘菊防控難度極大,往往需多種手段綜合運用,才能收獲較好成效。

                                                                        (作者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观看|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一级毛片温泉|无码专区亚洲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