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沒網購
卻能收到快遞?
掃個碼
就能領取年貨禮包?
除了騙子,誰會這么好心?
快過年時
忙碌一年的人們容易放松
這正是不法分子“鉆空子”的好時機
這類快遞,別簽收!
這類“好事”,別相信!
近期
浙江杭州警方了解到
有不少人在快遞包裝內
收到涉詐傳單
經調查
發現該批團伙由多人組成
他們根據“上家”要求
非法獲取快遞客戶信息
并將濕紙巾與涉詐傳單一起
打包成快遞
由“上家”以撒網方式
寄往全國各地
這些傳單聲稱掃碼可領取禮品
實則誘導受害人參與刷單類詐騙
當真你就受騙了
警方在犯罪窩點進行突擊抓捕
目前,警方已依法對這6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警惕這些快遞詐騙手段
快遞賠償
冒充快遞公司人員,以快遞公司包裹丟失或破損,提供賠償為理由,向消費者索要個人信息與銀行卡賬號信息,騙取錢財。
快遞“公文”
此類騙局緊跟時事熱點、重點政策,通過偽造國家機關印章制作假文件博取信任,引導受害人點擊涉詐鏈接、下載涉詐APP,以繳納“手續費”“解凍金”等理由,讓受害人不斷轉賬,直至掏空錢包。
近日,李先生(化名)向公安報警稱,其收到一個陌生快遞,快遞內有一本筆記本和一份蓋有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國務院假印章的“公文”,上面還有聊天群二維碼。
李先生嘗試掃碼進群后,被客服告知有390萬元的“扶貧基金”可領取。
隨后,“工作人員”誘導李先生下載一個APP,要求李先生在APP內繳納“扶貧基金”百分之一的“手續費”。李先生意識到被騙,便向公安機關報案。
到付快遞
通過“集贊送禮”等非法渠道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再批量寄送快遞,通過快遞公司向收件人索取幾十元所謂“運費”,而快遞里裝的是廢紙、卡片等。
借手機詐騙
冒充快遞員以各種理由借用受害者電話,趁人不備盜取手機SIM卡,造成受害者財物損失。
快遞中獎詐騙
收到包裹中包含一張“抽獎卡”,隨后接到電話被告知中獎,但需先繳納一筆費用,才能滿足兌獎條件,騙取財物。
但也有可能,會像下方案例這樣,詐騙分子為博取消費者信任寄出“獎品”后,逐步誘導匯款↓
2023年12月,山西太原的李女士收到一個來歷不明的快遞,發現里面有一個筆記本和一張刮獎卡片。
李女士刮開卡片,發現中了五等獎——一份價值50元的水果。隨后,她掃碼添加了客服微信。不久后,這份水果真的送到她家。
在領取水果后,李女士被邀請進一個群聊,客服稱可通過截圖某直播間兼職賺錢。第一次完成截圖任務后,她確實獲得了3.6元返現。
隨后,客服又提出了所謂的“公益任務”,要求李女士向指定的“公益賬戶”轉賬,每完成一單不僅本金退還,還會有返利。李女士在剛開始確實收到了返利,但直到投入兩筆共計33萬元后,她發現錢再也無法退回。
誘騙匯款
假冒快遞公司電話通知消費者有未取快遞,以此套出個人信息。隨后將電話轉接“公安機關”,以快遞有毒品、偽造身份證等理由,讓公民將錢轉到所謂“安全賬戶”。
6個收快遞的好習慣
1.對自己的快遞心中有數,別讓騙子鉆空子;
2.當貨物到達目的地時,可讓快遞員在送貨前電話通知;
3.在接到取包裹的電話時,一定要確認信息屬實后再去取件;
4.不是自己的快遞,千萬別簽收!
5.取到包裹后,首先去除包裹外面的個人信息;
6.確認包裹中的物品完好無損時,再簽收;
遭遇詐騙怎么辦?
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警方會幫你對相關賬戶進行緊急止付,及時攔截,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
梳理收集相關證據
準確完整記錄詐騙分子的聊天賬號、賬戶姓名、雙方的聊天記錄等信息;保存好匯款或轉賬的憑證,如ATM機轉賬的憑條或微信、支付寶、銀行轉賬的截圖;轉出轉入的時間、賬戶、轉賬方式、轉賬次數以及金額等,保存完整并打印好。
盡快到派出所報案
盡快前往最近的派出所現場報案,并配合公安機關做好詢問筆錄,提供相關證據。在警方調取固定好電子證據后,對手機中的涉詐App、涉詐網址或短信進行刪除。
??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