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觀點丨氣候變化助虐疾病傳播 防范極端天氣傳染病擴散健康風險
                                                                        發布時間:2024-12-24
                                                                        瀏覽次數:1003

                                                                        本期觀點:未來,隨著氣候變化對全球健康的深遠影響愈加顯現,加強環境監測、氣候預測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為應對多重氣候健康風險做好充分準備勢在必行。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黃建平

                                                                        采訪人:本報記者 于桐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愈發頻繁,不僅給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也深刻影響公共衛生安全。特別是在傳染病傳播方面,極端天氣成為疾病蔓延的重要推手。數據顯示,過去70年中,登革熱、瘧疾、霍亂等水傳播和蚊蟲傳播的疾病發病率持續上升,且有研究表明,在人類面臨的傳染病疫情中,有58%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而加劇。

                                                                        如何科學理解極端天氣對傳染病傳播的影響機制,并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應對措施,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重要課題。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黃建平結合其團隊在傳染病建模方面的研究,以案例解析氣候變化對疾病傳播的深刻影響,為國家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重大疫情等提供科學支撐?!?/p>

                                                                        極端暴雨——水傳播疾病“加速器”

                                                                        極端暴雨是氣候變化帶來的一種典型天氣現象,研究表明,暴雨不僅易造成洪水,還會通過水體傳播病原微生物,增加傳染病的風險。以新冠感染為例,2020年印度的一次暴雨過程導致新增病例數大幅攀升,部分地區的新增病例數甚至是疫情高峰時的兩倍。

                                                                        “2020年夏季,印度季風引發的強降水與新冠感染病例的增多呈現出顯著的滯后相關性?!秉S建平解釋,暴雨導致的洪水不僅破壞了下水道系統, 還可能使廢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滲透到飲用水源中,進而引發水傳播疾病。此外,由于洪水期間對基礎設施的破壞,出現了很多流離失所的受災群眾,難以保障疫情防控的社交距離,這也是加劇病毒傳播的因素之一。

                                                                        數據表明,2021年3月,印度大壺節期間,在全球疫情呈下降趨勢時,印度日新增確診病例達到峰值,占全球的57.1%。地表水微生物污染同樣顯著增長,生化需氧量增加18.4%,總大腸桿菌群增加6.3%,大規模的群眾聚集和不潔水源交織在一起,進一步加劇了疫情蔓延。

                                                                        “極端暴雨會調動野生動物或家畜的糞便物質,以至于超出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最終導致水源污染,這無疑給疾病暴發增加了隱患?!秉S建平強調,為了應對暴雨期間的水傳播疾病,需要提前制定相關防范計劃,并加強污水監測系統建設?! ?/p>

                                                                        高溫熱浪——傳染病蔓延“催化劑”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高溫和強紫外線能夠減緩病毒傳播,例如SARS等呼吸道疾病在夏季傳播速率急劇下降。然而,黃建平指出,2022年夏季的新冠疫情擴展趨勢與熱浪天氣密切相關,全球多個國家在熱浪期間出現病例大幅增長的情況。例如,2022年夏季,意大利的新增病例數比2021年增長了13.8倍,而非洲部分地區如突尼斯和埃塞俄比亞,病例增長也超過了200%。

                                                                        對此,黃建平解釋,高溫與疫情加速之間的主要聯系是在熱浪期間公眾風險認知與疫情防護相悖。人們外出活動顯著增加,尤其是購物和集會,這直接導致了病毒的傳播?!叭绻麤]有熱浪,約69%的新冠病例是可以避免的,熱浪的出現顯著加速了疫情蔓延?!?/p>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極端高溫天氣將會更加頻發,并可能導致更多與熱浪相關的健康問題。黃建平提醒,全球變暖使得熱浪天氣越來越多,健康風險也隨之增大。此外,極端高溫天氣也增加了蚊蟲等媒介的傳播能力,迫切需要制定適應性強的協同管理政策,來應對熱浪和傳染病并存的復雜局面。

                                                                        低溫寒潮——多重疾病風險“放大器”

                                                                        低溫天氣對傳染病的傳播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研究表明,寒潮期間傳染病的死亡率大幅上升,尤其是在氣溫驟降的冬季,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并發癥的風險更高。

                                                                        以日本為例,2022年,冬季新增傳染性疾病數雖比夏季下降了13.7%,但相關的住院和死亡人數分別增長65.3%和157.1%。傳染性疾病與寒潮同時發生期間,心血管疾病、癌癥、流感等多種疾病的重疊造成更高的死亡風險,超額死亡人數增加16.61%。

                                                                        黃建平指出,寒潮天氣導致免疫力下降,病毒傳播的速度更快。尤其是在寒冷的環境下,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氣溶膠傳播效應明顯增強,這會導致疾病的重癥率和死亡率大幅上升。而傳染性疾病與寒潮同時發生時,多種疾病的疊加效應,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并發,使得死亡風險進一步增加,超額死亡人數也大幅上升。

                                                                        面對寒潮天氣對健康的威脅,黃建平建議建立基于不同氣象條件的疫情監測和響應機制,并完善針對寒潮等極端天氣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

                                                                        黃建平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對大氣中病原微生物的監測與研究,深入分析氣象要素對傳染病大氣傳播和大氣污染過程的影響機制,為制定傳染病環境傳播管控方案與大氣污染防治政策提供更全面的科學依據?!翱梢苑謩e對流感、登革熱、瘧疾、鼠疫、霍亂等多種疾病進行系統深入分析,確定不同氣象要素、空氣污染及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對其流行趨勢的時空影響,為應對未來新發傳染病提前做好準備?!睂Υ?,他建議可針對性地確定不同類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對疫情的影響機制,并對其影響效應進行定量化分析,建立多重災害影響效應清單及其應對體系。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观看|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一级毛片温泉|无码专区亚洲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