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賬”與“結帳”,孰是孰非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李 英
                                                                        發布時間:2024-11-30
                                                                        瀏覽次數:1464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前陣子有網友發帖稱,自己在迪士尼的商店收銀處看到了用中文寫的“結帳”,心生疑惑,感覺“帳”是個錯別字。帖子下面有很多留言,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認為確實是錯別字,應該寫成“結賬”;也有人說不是錯別字,可以這么用。

                                                                        早在去年,話題“賬與帳很多人分不清”就沖上過熱搜,當時是圍繞著“賬號”與“帳號”展開了討論。不怪大家迷糊,因為“帳”和“賬”的關系有點復雜。

                                                                        “帳”字出現得早,本義是張掛在床上的床帳。分析字形,就知道它為什么表示床帳了。它左邊的“巾”是形旁,表示這個字的本義和“巾”有關系;右邊的“長”是聲旁,代表讀音。

                                                                        我們再進一步追溯“巾”的本義:它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條兩頭下垂的織物,是佩戴在衣服上的絲巾,既用來裝飾,又可以擦汗、擦東西。帶“巾”的字一般與布帛、服飾、紡織品有關,比如麻布的“布”、財帛的“帛”、帽子的“帽”、腰帶的“帶”、手帕的“帕”、旗幟的“幟”、窗簾的“簾”等。

                                                                        床帳也是用織物做成的,所以“帳”帶有“巾”。后來“帳”泛指可以掛起來起遮蔽作用的帷幕,比如“軍帳”“營帳”等?!皫ぁ边€有一個引申義,即名冊、簿籍。有學者指出,這個義項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到了唐代應用更為廣泛,在文獻中多次出現“計帳”“簿帳”等用法。因此用“帳”來表示賬目、賬本,是有淵源的。為什么“帳”會引申出這個義項呢?學界有不同意見。有人說可能是古人把賬目記錄在布帛上,掛起來保存。

                                                                        那“賬”字又是什么時候產生的呢?這個字出現較晚。據學者考證,可能誕生于清代。清代翟灝《通俗編》講“今市井或造‘賬’字用之,諸字書中皆未見”,指出市井百姓創造出了“賬”這個字。清代畢沅《經典文字辨證書》有“帳,正;賬,俗”,意思是“帳”是正字,“賬”是俗字。清代王鳴盛《蛾術編》:“今俗有賬字,謂一切計數之簿也?!睆娬{“賬”專門用于賬本、賬目等?!百~”是個形聲字,左邊的“貝”是形旁,表示它的本義和“貝”有關;右邊的“長”是聲旁,代表讀音。

                                                                        我們進一步追溯“貝”的來歷:在甲骨文里,“貝”是海貝的樣子。遠古時期,海貝十分難得,我們的祖先曾經用它作為貨幣。帶“貝”的字大部分和錢有關,比如“販賣”的“販”、“購買”的“購”、“貿易”的“貿”、“賒欠”的“賒”、“賺錢”的“賺”、“賠錢”的“賠”,以及“貴”“賤”等。其實“買”和“賣”從前的字形里也有“貝”,只是漢字簡化后看不出來“貝”了。做買賣肯定要有銀錢、財物的出入記錄,也就是“賬”。從這個角度來看,“賬”中帶“貝”,完全符合造字原理,非??茖W。

                                                                        盡管“賬”字已經在市井出現,但是清代官修的《康熙字典》并未收入“賬”字。民國以后,“賬”字才正式進入字典。191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大字典》首次收錄“賬”字,釋義為“‘帳’,俗字”。1964年公布的《簡化字總表》把“帳”和“賬”列為兩個單字,分別對它們的繁體進行了簡化。1977年,《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俗稱“二簡字”)把“帳”和“賬”的繁體字都簡化成了“帳”。1986年,“二簡字”被廢除。1988年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又重新把“帳”和“賬”列為兩個規范字,收入其中。

                                                                        從趨勢來看,國家推薦的語言規范有意將“帳”與“賬”進行語義和職用上的分工。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兩個字仍然廣泛通用,大眾更多地使用“賬”,財會、金融行業則傾向于使用“帳”。2001年發布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將“賬本”列為推薦詞形。2024年6月2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公布,該決定明確表示“將相關條文中的‘帳’修改為‘賬’”。

                                                                        因此,現在“賬本”“賬號”“賬目”“結賬”是更加規范的用法。

                                                                        (作者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學文藝專業委員會委員、文學博士)

                                                                        點擊查看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 資源展示

                                                                        點擊查看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 資源需求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观看|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一级毛片温泉|无码专区亚洲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