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技藝,方寸之間展乾坤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高桃芝
                                                                        發布時間:2024-11-14
                                                                        瀏覽次數:1132

                                                                        圖為清乾隆“八征耄念之寶”御寶交龍鈕和闐青玉璽。(故宮博物院館藏)

                                                                        呂鐘 攝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非遺文化之窗

                                                                        作為國粹,篆刻可謂書法、章法、刀法的完美結合——一枚小小方印,蘊藏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既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還兼具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

                                                                        篆刻,又名刻印、治印,因一般采用篆書字體入印,先書后刻而得名。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人們就在龜甲和獸骨上用刀具刻畫文字,現代稱之為甲骨文,這便是篆刻的雛形。篆刻由工匠技術升華為文人藝術,跨越千年,歷經兩個高度發展。

                                                                        第一階段,戰國、秦漢及魏晉六朝,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這時期篆刻用料主要為玉石、金、牙、角等,尤以漢代璽印為代表。漢印結體簡化,筆畫平整方直,并以鳥、蟲、書入印,裝飾精美。漢代鑄印莊重雄渾,鑿印健拔奇肆,因此成為后世篆刻藝術的重要淵源。

                                                                        明清又迎來篆刻第二個發展階段。明代中葉,印章由實用品或書畫附屬品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篆刻藝術。自從明代篆刻家文彭發現“燈光凍石”可以作為治印材料起,石材才被廣泛應用。隨后,文人篆刻漸成風氣,形成了徽派、浙派、皖派等篆刻流派,何震、程邃、丁敬、鄧石如等篆刻名家輩出,各樹一幟,爭奇斗艷,將篆刻藝術推向新的高峰。

                                                                        從古至今,篆刻為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文人雅士乃至百姓所推崇。作品內容豐富,形制多樣,可分為姓名章、年號章、齋號章、鑒藏章、閑章等。歷代皇帝的玉璽和御寶都是以篆文刻成的,如乾隆皇帝的“田黃三鏈章”、“八征耄念之寶”御寶交龍鈕和闐青玉璽。明代泉州人、南京刑部主事、云南姚安知府李贄的印章為篆書,乃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壽山石篆刻作品;清末民族英雄、福州人林則徐的私人印章“臣林則徐”四個字,也是篆文。文人們將詩句、警句、格言等銘刻成章,從中獲得無盡的審美愉悅和藝術享受,使篆刻成為一門與書畫媲美的藝術。

                                                                        21世紀以來,隨著傳統國學的復興,篆刻藝術得到進一步發展,舉世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舞動的北京”,將篆刻藝術推向世界。2009年9月,中國篆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篆刻過程包括選材、寫稿、鐫刻、鈐印等。篆刻用材以石材為主,兼及玉石、象牙等,印石以青田石、壽山石、昌化雞血石、巴林石等為佳。寫稿是篆刻的核心環節,有“七篆分三分刻”之說,分反寫法、水印法等。鐫刻講究刀法,主要有沖刀和切刀兩種。鈐印即蓋印章,分朱文(亦稱陽文,指文字凸起)和白文(亦稱陰文,指文字凹入)兩種。朱文與白文綜合使用相得益彰,特別耐人尋味。

                                                                        篆刻技藝的基本構成要素為書法、章法和刀法:書法,印章文字多用小篆,宋元前大篆、繆篆等均可入印,篆刻要求書法藝術的修養,即“刀中見筆”;章法,指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篆刻藝術上也叫“分朱布白”,遵從虛實疏密、欹側均衡的藝術規律,以構成一個完善的藝術整體;刀法,即用刀技法的簡稱,指用刻刀在印石上鐫刻文字的技巧與方法。篆刻是書法與刀法相結合的藝術。刀法不僅可以表現書法的筆意,而且能表現出獨特的“金石味”,充分展示篆刻藝術的個性美,或古樸蒼勁,或端莊典雅,或秀麗多姿,或粗獷豪放……

                                                                        文人墨客和治印工匠以石為紙、運刀如筆,于方寸中譜寫著詩情畫意,讓每一枚印章都獨具匠心,充分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者系湖北省荊州市作家協會會員)

                                                                        點擊查看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 資源展示

                                                                        點擊查看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 資源需求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观看|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一级毛片温泉|无码专区亚洲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