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地質知識傳播者和啟蒙人再認識—— 魯迅是第一位撰寫中國地質文章的學者嗎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詹庚申
                                                                        發布時間:2024-10-22
                                                                        瀏覽次數:1290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編讀往來

                                                                        最近讀到《科普時報》上發表的金濤老師文章《她用一生守護發掘魯迅遺物》,文中提到《魯迅手稿經眼錄》(葉淑穗著,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1年出版)中的《“魯迅地質佚文”的發現及其歷史價值》一文,是“對魯迅早年關于中國地質學的重大貢獻作出的考證”。書中依據魯迅1903年前在南京礦路學堂一篇未經發表的地質佚文,認為魯迅是“第一位撰寫中國地質文章的學者”。

                                                                        我認為,這是個值得探討的觀點。

                                                                        根據史料,中國第一位發表地質文章的是清末民初著名知識分子虞和欽。1903年4月和5月《科學世界》的第2、3期上,虞和欽發表了《中國地質之構造》,比魯迅于1903年10月以筆名“索子”發表在《浙江潮》第8期上的《中國地質略論》還要早。

                                                                        中國近代史上,要論最早學習地質和礦冶知識,當推清末赴美留學的幼童,要論對中國地質科學奠基和發展貢獻最大的,當然是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李四光四位。其中,章、丁、翁三人是中國地質事業創始人,李四光是新中國地質事業的卓越領導者。

                                                                        中國近代地質學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鴉片戰爭后推行的洋務運動促進了近代工業的發展。

                                                                        1872-1875年,為了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清政府啟動了幼童赴美留學計劃。留美幼童回國后從事地質礦冶工作的15人,約占全體回國幼童總數的16%,他們不少人成為我國第一代地質礦冶工程師,其中以吳仰曾、鄺榮光、鄺炳光、顧瑯、王寵佑最為著名。

                                                                        中國地質事業的起點是20世紀初。1913年開始,在章、丁、翁三人的努力下,中國第一個地質機構——地質調查所、第一個培養地質人才的學?!刭|研究所相繼成立;1928年李四光擔任所長的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成立。章、丁、翁三位中國地質學創始人開創了中國地質科學從無到有的奠基,章、丁、翁、李等共同推動了中國地質科學不斷發展的歷程。

                                                                        魯迅于1899年考取南京礦路學堂,1903年在留日期間,他根據日文等資料編寫出了《中國地質略論》,成為中國最早編寫地質文章的少數人之一。1906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系的顧瑯和留學日本東京獨逸學校的魯迅,根據日、英和德文資料及顧瑯借自其老師神保小虎在中國地質調查的秘本,合著了《中國礦產志》《中國礦產全圖》。之后,魯迅的地質經歷便戛然而止。

                                                                        目前,對魯迅一生的評價集中在文學領域,他作為中國文化運動的旗手和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的地位毋庸置疑。魯迅雖然較早學習了地質礦產學知識,但不久后他就“棄地從醫”再“從文”了,并沒有一直從事地質礦產研究和礦冶實業。因此,魯迅是中國早期地質學人,也參與過地質知識的傳播,但這與地質學家的研究還是有區別的。

                                                                        作為中國早期地質學人一員,魯迅學習地礦知識的經歷和編譯有關地質學著作的過程,留下了中國人早期追求科學救國、科學啟蒙的史實,對中國近代地質學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無論是《中國地質略論》,還是《中國礦產志》《中國礦產全圖》,都不能成為他具備中國近現代史上地質科學學術地位的佐證。

                                                                        (作者系江蘇省地質學會正高級工程師)

                                                                        點擊查看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 資源展示

                                                                        點擊查看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 資源需求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观看|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一级毛片温泉|无码专区亚洲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