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地外“刺客”
                                                                        來源:科普中國
                                                                        發布時間:2023-12-21
                                                                        瀏覽次數:1435

                                                                        小心!地外“刺客”

                                                                        電影《獨行月球》中,一顆名為“π”的隕石向地球襲來,月球阻擋住這位“刺客”的月盾計劃失敗,最終地球氣候惡化,煙塵遮天蔽日,氣溫直降,地面變得不再宜居,人們被迫搬入地下生活。盡管在電影的結尾,地球氣候逐漸恢復如常,但是在現實中地外“刺客”是否還會再次造訪?


                                                                        01這個“刺客”熟悉又陌生

                                                                        早在《竹書紀年》中,就有關于四千多年前的一場隕石雨的記錄,“夏禹八年夏六月,雨金于夏邑”,這也是世界上最早關于隕石和隕石雨的記載。在文獻記載中,隕石降落事件屢見不鮮,可是隕石從何而來?


                                                                        其實杞人憂天也不完全是庸人自擾。


                                                                        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有大量的小行星,它們在太空軌道穿行時,可能與其他小行星發生碰撞。

                                                                        如果碰撞力度大,就瓦解為碎片,小行星及其碎片甚至有可能被撞出軌道,被迫開啟宇宙 “citywalk”。

                                                                        受地球引力作用,有些小行星碎片就化身“刺客”,以一定的速度向地球飛來,墜落到地面即為隕石。除火星和木星之間分布的小行星環帶,還有少量地球隕石來自月球、火星和太陽系外。

                                                                        小行星帶位置示意圖,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據估計,地球每天會面臨5萬噸隕石的降落。不過,地球是太陽系的幸運之子,它有大氣層的庇佑。小行星碎片在進入大氣層后不斷摩擦,產生光和熱,一般在距離地面10-40公里的高空,大部分的小行星碎片燃燒殆盡。


                                                                        科研人員發現對隕石的研究不僅可以助力尚未探測的星體,還能找到關于宇宙演化的線索。


                                                                        于是他們翻山越嶺,尋找隕石的蹤跡。地球表面的70%都覆蓋著水,尋找隕石難度極大。在剩下的陸地中,南極逐漸升級為尋找隕石的熱門地點。南極何以成為熱門“隕石探寶地”?首先,南極大陸覆蓋著冰層,隕石在茫茫冰雪中格外搶眼;其次,南極終年寒冷,隕石的保存環境好。


                                                                        通過對隕石樣品的研究,可以判斷出其類型、來源,進一步推演星球的物質組成與演變。近期一項關于隕石GRV150277的研究發表。這塊隕石就發現于南極格羅夫山。在巖石學、礦物學和成分等分析后,確定該巖石來自于灶神星(位于小行星帶),進一步研究發現灶神星曾經歷多種小行星撞擊,對研究灶神星表土層的組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GRV 150277隕石手標本,左側黑色立方塊邊長為1cm

                                                                        來源:文章《我國在南極格羅夫山發現的首塊古銅鈣長無球粒隕石(GRV 150277)及其外源碎屑研究》


                                                                        02“刺客”偷襲引發天地巨變

                                                                        隕石的降落只是給地球帶來一塊石頭,砸出一個坑這么簡單嗎?


                                                                        大體積的隕石墜落到地面的概率會產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地質作用,甚至可能觸發全球巨變。


                                                                        例如,巨型隕石在大氣層摩擦過程中,外殼受高溫、高壓作用發生熔化、氣化、粉碎、爆炸,強烈的沖擊波點燃地面可燃燒物質,引發森林大火,生成大量的煙塵和黑炭等。隕石本身及其墜落高溫環境還有可能產生有毒物質,直接引發生物中毒死亡。巨大的隕石沖擊還會導致地球內部物質的重新分配,可能引發海底擴張和大陸漂移等海陸變遷。


                                                                        最為人熟知的偷襲事件大概是導致地球由白堊紀走向新近紀的那次,據推測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墜落在今天的加勒比海地區,造成了全球氣候巨變,導致恐龍滅絕的災難以及后續哺乳動物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完成了歷史性角色轉換。


                                                                        近期,一篇發表在《Nature Geoscience》雜志上的文章指出,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所產生的塵??赡苁菍е驴铸埓鬁缃^的原因。通過墨西哥??颂K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采集的巖石樣本和古氣候模擬,對隕石撞擊地面產生的硅酸鹽粉塵、硫和野火產生的煙塵對氣候的影響進行評估,發現硅酸鹽粉塵在這次氣候變冷事件中扮演了一個“狠角色”。


                                                                        隕石撞擊產生的微小顆??赡荛L期彌漫在空中,遮天蔽日,兩年內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止,植被最終凋零,食草動物因此失去食物來源,食物鏈斷裂,從食草恐龍到食肉恐龍,這場大饑餓擊潰了稱霸地球的這群龐大生物。這些塵埃在大氣中停留了15年,氣候變冷,全球氣溫下降十幾攝氏度,讓地球冬季持續了15-20年。漫長的嚴寒中,恐龍、翼龍目、菊石亞綱及多種動植物束手無策,滅頂之災就此降臨……


                                                                        白堊紀末期山陽盆地生活的三種主要恐龍類型:竊蛋龍類、鴨嘴龍類和暴龍類

                                                                        來源: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03現代“刺客”防御術

                                                                        盡管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小概率事件,但從統計學角度,在未來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此類事件一旦發生便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因而防范近地小行星的撞擊是保障人類文明發展的必要工作。


                                                                        如果再面臨一次6600萬年前級別的隕石,人類是否有招架之力?


                                                                        科學家對此設計了兩種主要方法:用核武器提前將隕石擊碎;派飛行器把隕石“送走”。目前研究較多的解決方案是第二種動能撞擊,即用飛行器撞擊,改變隕石的運動速度,使其運動軌道發生偏轉。


                                                                        “以石擊石”模擬圖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得益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在面對“刺客”時,人類在生存和滅亡之間有了選擇權。人類在仰望星空的同時,也應當低頭看看自己。


                                                                        2023年11月3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聯酋迪拜開幕。世界氣象組織在COP28開幕當天發布了暫定版《2023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并宣布2023年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進入沸騰時代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人類活動作為地球全球諸多氣候問題中最大的“刺客”,也作為更可控的因素,能不能通過更為努力的氣候行動,為氣候及其氣候問題降低“熱度”?一個肯定的回答與積極的行動將成為人類文明賡續的一大步。


                                                                        作者:李蓓蓓 科技史與氣象文明研究院 副教授

                                                                        龔昕宇 科技史與氣象文明研究院 碩士研究生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观看|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一级毛片温泉|无码专区亚洲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