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省文化和旅游廳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和智慧旅游,推動項目合作扎根拓面,促進數字經濟和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文旅”產業生態集聚,以數字化助推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整合資源,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積極推動文化機構將文化資源數據采集、加工、挖掘與數據服務納入經常性工作。購買知網、萬方等數字資源350TB,推動省圖書館與部分市縣圖書館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省文化館已經完成資源庫5個,在建2個,立項2個,2018年以來建設平臺資源總量達到20TB,時長超過300小時;省贛劇院已完成庫存的圖片、音像制品數字化轉換工作;組織實施“弋陽腔傳統曲牌搶救性錄音”項目,精選收錄200首弋陽腔傳統曲牌。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字化文化產品。省美術館建立線上展廳,實施多場數字化3D實景展覽,實現線上云觀展,參加多個國家的中國文化中心線上展覽交流;省博物館建成江西省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資源服務平臺,整合全省所有博物館、藏品、展覽等文物大數據資源,形成“省域文物資源地圖”,面向公眾用戶提供web端、手機端、微信端三種線上服務渠道。
二、夯實平臺,著力構建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目前全省202家4A級以上景區閘機客流和視頻監控數據已全部接入江西省智慧旅游大數據中心和監管平臺,初步形成省、市、縣、景區四級聯動智慧監管機制。啟動第一到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線范圍數字化工作,進一步強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建立廬山國家公園遺產地(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系統,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構建遺產監測清單和數字檔案,形成廬山世界文化遺產預防性保護體系。啟動全省文物安全監管平臺建設,逐步建立覆蓋全省世界文化遺產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等級博物館,包括文物安防、消防、防雷、違規建設、巡檢等五大功能的安全監測預警網絡,目前已實現24處國保單位和國家等級博物館的數據對接。
三、融合帶動,著力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建成“云游江西”宣傳推廣和游客服務平臺,目前總用戶數突破1000萬;共接入景區、酒店、餐飲、影院7000余家,各類景區門票/套票1200余種;為386家景區開通預約功能,帶動旅游消費超2億元,通過互聯網基本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需求,促進旅游進入觸摸、定制、互動的智慧網絡時代。借力新媒體促進網絡消費,舉辦“百縣百日”文化旅游消費季系列活動,聯動全省100個縣(市、區)展開文旅產品直播帶貨活動,舉辦“江西省旅游消費節“云”活動”、搭建消費節特惠云專區等,豐富廣大群眾生活。舉辦“視頻直播家鄉年 我的江西年”、江西非遺購物節非遺集市線上直播等活動,積極促進文化網絡傳播和線上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