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報道|國內首次野生稻活體植株盆栽展出 2021年全國科普日 暨深圳(羅湖)科普月活動啟動
金秋送爽,金稻飄香。9 月 11 日上午," 小種子‘稻’出大戰略 " 野生稻科普展系列活動—— 2021 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二屆深圳(羅湖)科普月啟動儀式,在仙湖植物園盆景園舉行。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駐會副主席張冶平,羅湖區科技創新局黨組書記、局長、區科協主席郭桂林,仙湖植物園副主任張壽洲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F場近 300 名社區居民、青少年及科技志愿者共同參加本次科普盛宴。
" 小種子 " 稻 " 出大戰略 " 野生稻科普展系列活動—— 2021 年全國科普日暨深圳(羅湖)科普月活動,是國內首次開展的野生稻種質資源科普展覽活動,由深圳市羅湖區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園主辦,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承辦,并得到了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深圳市科學館、深圳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團隊、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大力支持。
" 丁穎、盧永根、袁隆平,今天的大地依然銘刻著,他們的風雨兼程 ……" 深圳著名作詞家單協和為本次活動傾情創作的配樂詩朗誦《小種子 " 稻 " 出大夢想》,六位少年真情實感的朗誦,講述了科學家的故事,描繪了 " 稻花香里說豐年 " 的美麗畫卷,也道出了一顆小小稻種對國家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
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團隊植物學專家、仙湖植物園副主任、博士張壽洲,亦為本次活動進行了野生稻科普介紹,講述野生稻與我們的故事。
在繪畫頒獎儀式后,隨著領導嘉賓和孩子們攜手種上希望的稻谷," 小種子‘稻’出大戰略 " 活動正式啟動。
活動當天現場設置了科普長廊和野生稻展區、繪畫展示區、攝影作品區、創意手工區、金融科普區、互動體驗區共 6 個區域,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引導公眾對農業科學的探索興趣,營造愛護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耕地的良好氛圍、弘揚珍惜糧食的傳統品德、體會農業興國 " 一餐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 的深刻含義。
在科普長廊區,30 幅科普展板從野生稻科普知識、糧食安全、科學家精神、稻谷文化藝術等角度,為公眾普及野生稻等科普知識,增強公眾對野生稻的科學認知,普及農業科技發展、生態保護及科普等內容,進一步激發人們對科學家的崇敬和對糧食安全的思考。
此外,長廊還專門擺設了《深圳經濟特區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展板,進一步加大科普宣傳力度。
野生稻展區,則以野生稻、栽培稻、海水稻等活體植株盆栽展示為主,讓公眾最直觀的了解野生稻?,F場小朋友、甚至成年人,對這些活體植株十分感興趣,不少小朋友說:" 從小只見過白花花的大米,還沒見過如此真切的稻谷!"
繪畫展示區,展出了 " 種下一顆小種子 " 線上繪畫征集活動的優秀繪畫作品,這些作品既真實反饋了小朋友對稻谷的印象,也反映了他們對糧食安全的思考,對珍惜糧食的呼吁,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攝影作品區,則是展出了多幅深圳市科普攝影大賽優秀作品,為盆景園增添一道色彩。
創意手工區、互動體驗區,小朋友們和父母正親密合作,以 " 稻 " 元素開展創作,共同編制心目中的稻草人或稻草標本等,并在以農耕為主題的打卡墻拍照,現場充滿歡聲笑語。
本次活動還結合居民金融素養提升活動,增設了金融科普區,開啟青少年兒童財經素養啟蒙,引導公眾更好的掌握金融、理財知識,避免陷入非法金融陷阱。
活動在新浪微博進行視頻同步直播,開啟 " 無距離 " 科普互動交流渠道,讓網絡用戶共同參與本次啟動儀式,讓更多公眾享受科普盛宴。
羅湖區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協會秉承 " 科普惠民 " 宗旨,在全國科普日、深圳科普月期間,還組織了轄區街道、社區、科普教育基地及相關機構開展了近 40 個不同主題的科普活動,包括 " 動漫黨史 " 主題創作展覽活動、" 百年風華,賦能未來 " 科普活動、" 建黨百年學黨史 · 科技引領新未來 " 科普游園會、" 共建容融樂園 " 科普月活動、羅湖區紅領巾科創社團太空科技科普活動等,為轄區居民送去精彩紛呈的科普福利。
本次啟動儀式結束后,主辦方還將組織學生前往深圳國家基因庫、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綜合實驗基地進行實踐活動,并于 9 月中下旬在深圳市東昌小學、深圳市紅嶺小學、羅湖港人子弟學校各巡展一周,為廣大師生帶來行走的野生稻科普課堂,讓師生們充分體驗農業科技的美好未來,激發學生熱衷科學探索的熱情。國慶期間將繼續在仙湖植物園展出,讓廣大市民知 " 稻 " 科普知識。
深圳晚報記者 易芬 通訊員 趙興 劉炳堅
歡迎掃碼入群!
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惠的活動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