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雞蛋能孵雞”,誰給它披上科學外衣?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張蓋倫
                                                                        發布時間:2021-07-06
                                                                        瀏覽次數:823

                                                                         用意念讓熟蛋孵小雞一文引發關注后,4月27日上午,據媒體報道,吉林省新聞出版局已成立工作組,進駐刊發該論文的《寫真地理》雜志展開調查。

                                                                          論文究竟是怎么發出來的,確實需要給一個交代。

                                                                          論文篇幅不長,結論驚人。鄭州春霖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郭某,將雞蛋用沸水煮熟后,讓學生利用超心理意識能量方法,對雞蛋進行“返生”。同一本期刊中,還有篇文章介紹了孵化試驗的結果——7枚返生雞蛋中,有一枚成功孵出了小雞。

                                                                          有摘要,有引用,有試驗設計,甚至還提到研究不足——文章確實滿足了論文的形式。

                                                                          熟蛋返生,違背了已知的生物學常識。郭某自己也說,不知道“熟蛋返生”的原理,至于如何做到的,更是機密。也就是說,郭某在一本期刊上,以論文形式,發表了一個旁人無法重復自己也無法解釋的試驗成果。

                                                                          一般認為,學術期刊是發表學術論文和學術研究成果的載體,是一種經過同行評議、遵守一定學術規范的公共學術產品。論文,則是科學共同體進行正式科學交流的一種方式。

                                                                          科學共同體成員,應該接受共同的范式,認可基本的科學原理。郭某的“熟蛋返生”玄而又玄,卻又非要湊“科學”的熱鬧,以學術產品的面貌出現。把不可能做到的試驗包裝成“研究成果”,舉起科學大旗,便可行忽悠之實。畢竟,郭某所在的學校,教各種玄學,比如隔空取物,意念拍照等。

                                                                          郭某想讓試驗顯得科學,而期刊也真的幫她做到了。

                                                                          整個過程中,編輯部形同虛設,審核機制略等于無。不禁讓人疑惑,這背后有沒有什么“潛規則”。

                                                                          確實有個別出版單位,手握正規刊號,卻“自降身價”,將版面作為斂財工具。不愛惜羽毛,不珍惜名譽,把期刊變成學術垃圾的回收站、奇談怪論的鍍金池。

                                                                          這類期刊,絕大多數影響力弱,讀者不多。但若編輯部對投稿的文章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風氣如何清正,質量如何提高?

                                                                          研究應是嚴肅的,文章刊發也該是有門檻的。要鼓勵創新,但也要尊重基本的科學常識。

                                                                          還有多少類似“發現”,在正規期刊上被包裝成所謂科研的產物?而且,這種包裝,怎么就這么容易?

                                                                          對論文的審核機制,對期刊的監督機制,都不該失效。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观看|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一级毛片温泉|无码专区亚洲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