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比頭發絲還細的黑洞,如何殺死一個人?
                                                                        來源:環球科學
                                                                        發布時間:2021-06-10
                                                                        瀏覽次數:1246

                                                                          當一個質量相當于月球千分之一,事件視界的直徑不到1微米的原初黑洞穿過你的身體,后果可不是一個小傷口那么簡單:這枚微型黑洞的巨大引力可以讓你瞬間死亡。

                                                                          撰文 | 亞伯拉罕·洛布(Abraham Loeb)

                                                                          翻譯 | 洪藝瑞

                                                                          審校 | 吳非

                                                                          有科學家認為,在宇宙誕生之初,宇宙視界尺度上的輻射密度顯著提升,一些密度極高的區域可能發生引力坍縮,最終坍塌形成黑洞。

                                                                          但我們實際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強度變化,一般僅為形成黑洞所需要的變化的十萬分之一。目前,這種輻射強度的變化只能在較大的空間尺度內被觀測到。而在很小的尺度下,由于更高能的新物理的存在,可以發生更大幅度的強度變化。盡管現有的宇宙學數據僅僅表明這種現象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但暗物質的存在讓我們有額外的理由去認真考慮這種假說。

                                                                          宇宙中的物質主要為暗物質。盡管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嘗試在宇宙中或實驗室里捕捉暗物質粒子的蹤影,但是目前這方面仍然毫無進展。而原初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s, PBHs)或許就是一種暗物質候選粒子。天體物理學研究表明,質量太高或者太低的原初黑洞都不可能是暗物質,但如果它的質量介于月球質量的十億分之一到千分之一之間,或者說與一顆直徑為1~100千米的小行星的質量相當,那么它就有可能是暗物質。

                                                                          6600萬年前,也正是這樣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讓(非鳥類)恐龍和地球上近3/4的其他物種走向滅絕。這是一次發人深省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它提醒著我們即便是遙不可及的天空,也可能是災難的源頭。為了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我們可以通過搜尋由小行星表面反射的日光,來探測可能到達地球的小行星。2005年,美國國會就曾要求美國航空航天局找出90%的直徑超過140米,可能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天體,而當時造成恐龍滅絕的??颂K魯伯小行星的直徑約為10千米。

                                                                          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泛星計劃”(Pan STARRS)天文望遠鏡和薇拉·魯賓天文臺(Vera C。 Rubin Observatory)陸續建成。這些望遠鏡利用太陽幫助我們探索不可見的黑暗地帶,它們可以完成美國國會所要求的2/3的指標。如果能夠提前檢測到朝地球飛來的小行星,那么我們就有機會讓它們偏轉方向。但不同于這些小行星,原初黑洞不反射日光,所以我們無法用這種方法進行探測。它們的確會發出微弱的霍金輻射,但是對于一個質量為月球百萬分之一以上的天體來說,它們的亮度卻比0.1瓦特的迷你燈泡還要微弱。這種不可見性,是我們擔憂的原因之一。

                                                                          但更值得思考的或許是:這些由暗物質構成的原初黑洞,是否會對人類構成威脅?假如原初黑洞與人類身體接觸,那么這將代表著早期宇宙和近期宇宙的一次偉大會晤:宇宙大爆炸后1飛秒(10-15秒)內產生的不可見物質與138億年后才會產生的智能生命完成了邂逅。盡管如此,你也不會希望這場“會面”發生在自己身上。

                                                                          讓我來解釋為什么。我將主要針對在允許范圍內質量較大的原初黑洞進行說明,也就是那些質量為月球千分之一的黑洞。質量更小的原初黑洞雖然更加普遍,但是它們產生的影響也更弱。質量為月球千分之一的原初黑洞的視界,僅僅是原子直徑的大約1000倍。

                                                                          有人可能會想,這樣一個小物體穿過身體,引起的損傷微乎其微。對于宇宙線等高能粒子來說的確如此,但對于原初黑洞來說,情況則完全不同。在原初黑洞強大引力的作用下,我們的身體會在它穿過時瞬間坍塌成幾厘米。參照銀河系中暗物質暈的速度,一個典型的原初黑洞的運動速度約為每秒100千米,它所產生的強大引力將在10微秒內持續拉扯我們的身體。這枚原初黑洞所造成的痛覺,就像是一個擁有超強吸力的微型吸塵器迅速穿過我們的身體,導致我們的肌肉、骨骼、血管和內臟迅速收縮。這種扭曲程度是人類完全無法承受的,并且會立即引發死亡。

                                                                          那么,我們遭遇這種慘烈事故的概率有多大呢?一個粗略的計算或許可以讓你松一口氣。如果上述質量的原初黑洞由暗物質構成,那么在我們的一生中,與原初黑洞相遇的概率大約為1/1026。也就是說,在地球上現居的80億人中,其中一個人與黑洞相撞的概率大約為1/1016。如果10億年后人口仍然保持在現在的水平,那么從現在到那時之間,有人與黑洞相撞的概率約為1/109。而在此之后,太陽將蒸干地球上所有的海洋,地球也將變得不再宜居。
                                                                        ?

                                                                          即使我們把其他星系中的行星也考慮在內,那么在整個可觀測的宇宙范圍內,最多約有1萬億“人”會因與原初黑洞相撞而死亡。因此,我們大可放心地假設,我們中沒有人會遭受這種滅頂之災。在多重宇宙中,考慮的范圍更廣,并且如果存在更加危險的其他形式的暗物質,那死亡人數或許會更多。

                                                                          但是,那些處于太陽系邊緣,罕見且不可見的天體也可能是原初黑洞,比如假想中的第九行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我和我的學生阿米爾·西拉杰(Amir Siraj)提出,通過薇拉·魯賓天文臺觀測原初黑洞與奧爾特云中的巖石撞擊時產生的耀斑,我們可以探測到整個太陽系中的原初黑洞。

                                                                          顯然,人類遭遇其他災難(例如小行星撞擊)的風險要比與原初黑洞相撞的概率高得多。在這一點上,恐龍應該深有體會。上述數據表明,我們無需為了原初黑洞在夜里輾轉難眠,也不必特地升級我們的醫療保險。身處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兩大危機之中,這算得上是自然母親傳遞給我們的好消息,我們應該對此感到高興。

                                                                          關于作者:

                                                                          亞伯拉罕·洛布是哈佛大學天文學系前主任,哈佛和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理論與計算研究所所長。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观看|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一级毛片温泉|无码专区亚洲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