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高雅麗)?6月5日,在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在京發布2020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
入選的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分別為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決策的我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研究,面向未來的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創建,黃金航道開發與河流生態保護協同的理論與方法體系,大氣污染與氣候變化協同治理路徑優化關鍵技術,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方法與應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自動監管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第三次青藏高原科學試驗—邊界層與對流層觀測,發現“食用蔬菜和作物吸收微塑料的通道與機制”,流域農業面源污染分區協同防控關鍵技術,新冠病毒氣溶膠采集與監測研究。
據了解,2020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由兩院院士和聯合體成員單位推薦,由15位院士專家組成評委會評議投票產生,今年是連續第二年開展此項評選。2020年度入選的進展內容涉及碳達峰和碳中和、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保護、綠色GEP核算方法、新冠病毒監測等生態環境領域的熱點問題,反映了我國生態環境科技領域前沿發展動態,在引領生態環境領域技術創新、鼓勵生態環境科學研究、提高公眾環保意識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該聯合體是在中國科協指導下,由環境、生態、氣象、地理、農、林、土壤、地質、海洋、水利、可再生能源11家全國學會,生態環境領域知名企業,學術研究機構和社會組織共同發起成立的協同創新組織,于2018年成立。生態環境部部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黃潤秋擔任首屆主席。
《中國科學報》 (2021-06-07 第1版 要聞)